疝气得病图(腹股沟斜疝的概述)

疝气得病图本文包含:1、疝气手术的全过程,都有哪些流程? 2、直疝与斜疝的区别图解 3、腹股沟斜疝的概述 4、关于小儿疝气,家长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疝气手术的全过程,都有哪些流程?

        疝气手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小儿疝气和成人疝气的手术方式是不一样的,小儿疝气主要就是做疝囊高位结扎术,成人疝气的手术方式是做腹股沟管的修补为主。

疝气出现时这里会有凸起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体步骤是:先在肚脐上缘弧形切开0.3-1cm大小切口,由这个切口注入二氧化碳,在通过光源探查疝气的具体位置。小孩子就是直接于预定的位置,钩针在疝囊内环口处腹膜下穿过一根4号丝线,高位结扎疝囊内环口就结束了;成年人就比较复杂多了,要在内环口上缘,弧形切开腹膜,充分游离间隙,术中需要保护精索血管、输精管,置入补片后缝合腹膜。 

         腹腔镜疝气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处理患者多发的各种疝气,包括直疝、斜疝、股疝等疝气,腹腔镜疝气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疝气手术常见的检查项目有腹部平片,腹部外形触诊等。对无并和证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对并合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疝存在是的腹部图像

  如果是前期发现疝气,一定要注意以下的事项:①是避免举、推挤、或者拉扯重的东西,②是放弃或者是尽量的少抽烟,因为吸烟者的咳嗽可能会对疝气的发展和加重有加速的作用,所以说患者应该尽量放弃抽烟,③是少吃会引起便秘或者是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④是避免、减少打喷嚏,深呼吸可帮助缓解慢性咳嗽。

疝气会存在的地方

  疝气手术后应该注意护理,①是保护好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化脓。如果伤口出现出血,渗出液,红肿肿痛,发高烧,应离开就医。②是术后阴囊有瘀血,应离开就医。③术后三天不能沾水。④是睡觉尽量侧卧,如右侧手术,就左侧位睡眠。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图解

直疝和斜疝的区别包括:1、直疝:从直疝三角出现,直疝三角是腹部下动脉、精索、腹股沟韧带为边缘的三角。对于老年人群,无论是男、女性,因腹壁变薄,年龄增大,腹肌相对力量就会减弱,甚至会产生萎缩,使腹壁的强度降低。如果有腹压升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男性人群,几乎是70%以上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排尿出现困难,甚至有些患者也会便秘,大便也比较困难,腹压就会相对增高,拼命用劲排尿,甚至排大便也是非常困难。正是因为腹壁的强度降低,腹压值增高,肠管可以从直疝三角内突出,形成直疝;2、斜疝:从腹股沟管里出现,腹股沟管分为内口和外口,外口就是耻骨外疝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裂痕,裂口是在内环部位,对于男性患者是阴囊里边的结构,比如睾丸等,下降过程中可直至体外走行,有时下降不完全,或者睾丸下降,但是管本身相对没有闭合,就会形成潜在的管,形成潜在管以后腹压增高等动作可使肠管再从管里通过外环口突出,甚至突到阴囊里面,形成所谓的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的概述

腹股沟斜疝的概述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发病机理]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除阴囊部分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图2-23)。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图2-24)。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疝,仅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如果鞘状突下段闭锁而上段未闭,也可诱发斜疝;如两端闭锁而中段不闭,则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索鞘膜积液。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者为多,其发病机理则完全不同。此时,腹膜鞘状突已经闭锁,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经腹股沟所引起的(图2-24)。它是因为腹股沟区存在着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沟管区是腹壁薄弱区,又有精索通过而造成局部腹壁强度减弱,但主要是发育不良或腹肌较弱而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以及腹横肌弓状下缘(或为联合肌腱)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均诱发后天性斜疝。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以上为可复性疝的临床特点。其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并常在肠袢进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斜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类型的疝应有所认识,否则在手术修补时,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关于小儿疝气,家长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关于小儿疝气,家长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小儿疝气又称为小儿腹股沟疝气,多是由于胚胎发育不完善导致的,而且小儿疝气会影响孩子的生活,那么,可以让家长及时诊断小儿疝气。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孩子,让孩子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